監管AI,全球共識有可能嗎?

監管AI,全球共識有可能嗎?

由於人工智慧(AI)相關技術的長足進步,許多國家陸續將AI納為國家政策,各式AI的商業創新應用也陸續推出,融入企業與民眾的日常中。麥肯錫顧問公司在去年底發布的2021年人工智慧現況報告便指出,56% 的企業在日常運作中至少有一項功能是採用了人工智慧技術,便可說明AI應用的普遍性。然而在AI技術協助人們於醫療、金融、行銷等不同領域做出決策的同時,也讓人們恐懼著受AI歧視誤判的風險與人權侵害。

對AI進行監管的必要性已是普遍共識,惟具體應當如何規範仍是個難題。歐盟提出了人工智慧法案,中國、英國、美國也陸續提出相關規範,各自反應出不同的價值觀。無論是哪一個國家的監管規範,都無法獨立運作不相互影響,建構一個全球價值觀的AI監管框架或協議,似乎也成了一個重要但卻又不可能的任務。

本場次採專題演講方式,邀請專家介紹全球三大經濟體:歐洲、美國與中國的AI監管模式與其脈絡,以及這些不同監管模式對台灣的產業與社會發展的意函,使國內社群理解全球重大AI治理模式的樣貌,並留給社群思考這些不同治理模式的歧異與共同處,以及適合台灣產業發展及社會文化的最佳監管模式又是如何?

時間及地點

時間:2022年11月8日 , 14:00-16:00

地點:IEAT國際會議中心8樓綜合教室/Webex會議室
          ****本活動採實體與線上同步進行****

議程

14:00-14:05  活動介紹

14:05-14:45   專題演講一「歐盟以人為本的AI監管模式 」:謝國廉 教授(國立高雄大學財經法律學系/人工智慧法律國際研究基金會兼任研究員)

14:45-15:25   專題演講二「美國人工智慧監管原則與落實 」:郭戎晉 助理教授(南臺科技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)

15:25-16:05   專題演講三「中國的AI監管法規 」:曾怡碩 博士(國防安全研究所網路安全與決策推演研究所)